前言: 在北京有一支特殊的队伍——他们不能穿着军装,武器也绝不能带出使馆大门。 进驻至今这支队伍已在北京待了50多年,成为我国唯一的外国驻军,很多人好奇,为何中国会允许外国军队长期驻扎? 中美虽然尚未正式建交,但达成共识在对方首都设立联络处,作为临时外交机构。 可筹备工作刚启动,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摆到了桌面上——美国提出要派海军陆战队负责驻华联络处的安保。 这一要求源于美国的国内法律,这是自19世纪末以来的惯例。 当时美国在全球都是由海军陆战队负责守卫,队员通常身着军装,携带武器在馆内执勤,部分情况下还会在馆外巡逻。 但对中国而言,外国驻军是个极其敏感的话题。 历史上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,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明确废除了所有外国在华驻军特权。
所以中方第一反应是拒绝,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,美方坚持这是国内法律要求无法更改,中方则强调中国领土上不允许外国军队以军事身份活动。 为了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,周总理提出了折中方案:可以允许美国派海军陆战队来京,但必须遵守三条原则。 这三条原则后来成为约束这支队伍的核心规矩,也奠定了中美在这一问题上的合作基础。 按照中方要求,美军抵达时没有穿军装,而是身着便装,从机场直接前往联络处。 初期美方还算遵守规矩,队员们在联络处内执勤时才穿军装,出门则换成普通衣服,也没有暴露自己的军人身份。
可仅仅两个月后美方就开始越界,几名海军陆战队队员突然换上了笔挺的军装,胸前别着的多枚勋章还和朝鲜战争、越南战争有关。 在中美关系刚破冰的背景下,这种行为无疑是对中方的冒犯。 中方当场要求美方立即纠正错误,美国联络处解释是队员没有提前报备,可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: 这些海军陆战队队员在联络处附近的公寓里开设了一个小型酒吧,常常出现醉酒闹事的情况, 甚至有队员深夜在街头大声喧哗,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。
中方忍无可忍,正式表示要么撤走所有队员,要么终止运营,这一强硬态度让美方意识到,中方在主权问题上没有丝毫退让空间。 当时尼克松正因水门事件焦头烂额,若中美关系因此倒退,不仅会影响美国的外交形象,还可能错失与中国合作的机会, 最终美方选择妥协,联络处暂时交给了普通外事工作人员。 海军陆战队撤走后安保问题逐渐暴露,美国方面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提出让海军陆战队重新进驻的请求。 此时中美关系已比两年前更加缓和,双方在其他领域的交流也逐渐增多,联络处的人员和物资往来也更加频繁,对专业安保的需求确实存在。
经过多轮协商,中方最终作出让步,但提出了必须遵从之前提出的三项明确要求: 其一,队员对外身份统一称为工作人员,其二,军装仅允许在联络处内部或队员公寓内穿着,外出时必须换上便装; 其三,所有武器须统一存放在联络处的专用保险柜中,严禁带出大门半步。 美方吸取了之前的教训,重点强调中方的规矩和中国的历史背景,避免再出现冒犯中方的行为。 队员们每天早上不再像在其他国家那样集体出操跑步,而是在联络处内部进行体能训练, 休息时也不再去街头酒吧,而是在公寓内活动,这种低调的做法让双方的合作逐渐顺畅起来。
如今50年过去,这支美国海军陆战队依然驻扎在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内,人数虽有小幅调整,但始终控制在30人以内。 从主权角度来看,中方允许这支队伍驻扎,并非对美国妥协,而是在坚持底线前提下的灵活处理。 美国在其他国家的使领馆可以随意活动,但在中国,所有活动都必须遵守中方制定的规矩,这是一种宣示: 美国可以有自己的惯例,但不能将自己的规则强加给中国。 这支队伍的存在更是中美关系的一种平衡,中方允许他们驻扎,体现了对美国的信任,说明中国愿意通过协商解决分歧,
美方严格遵守规矩也是对这种信任的回应。 他们的存在不仅是中美关系的一种见证,更时刻提醒着人们, 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,任何外国势力都必须在尊重中国法律和底线的前提下与中国合作。 未来只要中美双方继续保持这种默契,这支特殊的队伍,或许还会在北京待更长时间。 参考资料: 1.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:《中美关系档案资料汇编(1972-1979)》,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2.[美]亨利·基辛格:《白宫岁月:基辛格回忆录》(第三卷),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 3.《美国国务院安全事务规定(1973年版)》,美国国务院档案馆藏 4.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:《周恩来年谱(1949-1976)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
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